鲁能vs一方-鲁能对战
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青春体育网,本篇文章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鲁能vs一方”,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时间昨天晚上,本赛季中超联赛第20轮上演备受瞩目的“连鲁大战”。换帅后的大连一方状态火热,凭借有效战术连续冲击鲁能薄弱的防线身后空当,由博阿滕借助任意球机会完成破门,而高举高打的鲁能做出了积极尝试,却始终未能轰开对方的城门。最终,大连一方在主场1-0击败山东鲁能,并在积分榜暂时升至第六位。
战报>>中超-卡拉斯科送助攻博阿滕破门 一方主场1-0鲁能
布阵:博阿滕继续首发登场,金敬道再度担任后腰
本周中,两队均进行了足协杯比赛。其中,鲁能通过加时苦战而淘汰国安,一方则是以一场4-0轻取天海。从体能储备来看,主队大连一方略显优势。来到本场比赛,一方在周中足协杯担任替补的卡拉斯科和哈姆西克回到首发阵容,而新援龙东继续替补。鲁能方面,佩莱、格德斯和费莱尼三名外援继续首发,队长蒿俊闵因周中的伤势而无缘登场。
首先看主场作战的大连一方,球队以三中卫体系出战。门将是张翀,老将周挺与李建滨、王耀鹏组成了三中卫站位,单鹏飞和李帅担任边翼卫。中前场方面,朱晓刚与哈姆西克搭档双后腰,U23小将汪晋贤与卡拉斯科在锋线两翼,博阿滕顶在了中锋位置。
再看客场作战的山东鲁能,球队近期的阵型近乎于442与4231之间。门将是王大雷,王彤、刘军帅、戴琳和郑铮组成了球队后防线。中前场方面,金敬道位置回撤与费莱尼组成了球队双后腰,U23归化球员德尔加多与刘洋分居两侧,格德斯和佩莱则继续搭档锋线。
一方采取三中卫体系,针对鲁能提升防守硬度
自从河南建业在主场成功击退山东鲁能,三中卫体系似乎成为各支球队面对鲁能时不约而同选择的标配。的确,在以国内球员组成防线的中超球队,单凭球员个人能力很难对抗鲁能的高中锋佩莱,于是凭借人数优势以遏制佩莱,乃至积极切断佩莱与队友的连线是各队针对鲁能进攻体系的有效尝试。
来到本场比赛,大连一方是役不仅积极密防鲁能攻击线,几名防守悍将的防守硬度也是有目共睹,这让鲁能攻击线遭遇了巨大挑战。正是这种强硬姿态,让一方自比赛伊始在防守端便取得了期待中的效果。其中,佩莱全场比赛的传球成功率仅有64%,格德斯更因李建滨一次亮鞋底的正面铲球(裁判吹罚犯规却未出牌)而心态明显失衡。
值得商榷的是,与大连一方明显的三中卫体系不同,鲁能主帅李霄鹏在赛后坦诚球队也使用了三中卫体系。然而平均站位图却明显指出,鲁能全场比赛(含中场换人后的实际站位)确实是由刘军帅和戴琳组成了双中卫,这让外界难以看出另一名中卫是哪名球员,唯一的解释或许是王彤在下半场对于右路防守的协防。
同时,李小鹏主教练还明确指出,“三中卫是考虑两个边路的进攻,但是赛程摆在这,没有时间训练,因而整体不是很理想。”这样的解释,说明鲁能本场比赛的三中卫体系使用似乎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特别是在大连一方的三中卫体系非常明确,也非常明显的前提下,鲁能的相似设计根本没有收获正面相对的比赛格局,反而任由一方打出了自己的体系特点。
在这其中,一方除了借助卡拉斯科领衔的边路进攻频频施压,中锋位置的人员使用也是比赛的一个亮点。在本赛季中期,大连一方的重要人员调整就是外援中锋龙东的加盟。不过,新帅贝尼特斯并没有安排龙东是役首发,而是在球队三中卫整体阵型倾向为541的前提下,让近期状态奇佳的博阿滕顶在中锋位置——这无疑是球队本场比赛的最关键设计。
一方猛攻鲁能身后空当,博阿滕再度贡献进球
通过人员使用可以看出,大连一方除了在防守端有效布局,本场比赛进攻战术的设计也充分借鉴了此前几支球队的经验。要知道,在吉尔尚未离队时,鲁能防线整体回追慢、防身后球能力不足的问题便已展现。如今由刘军帅和戴琳组成的中卫搭档,在这方面的致命软肋更为明显。
对此,贝尼特斯安排速度奇快的博阿滕首发顶在最前端,正是瞄准了鲁能最惧怕的防线身后空当不断冲击。于是,并不主动追求球权的大连一方,在优先立足防守后由守转攻非常简捷,充分发挥博阿滕的速度优势并不断送出直塞,这让鲁能两名速度有限的中卫戴琳和刘军帅非常狼狈。开场10多分钟,戴琳便在防守博阿滕时吃到黄牌,此后又是戴琳一次边路防守博阿滕时送给了对方一次绝佳任意球机会。
借助这次任意球机会,卡拉斯科送出了精准弹地球,而博阿滕在人群中心领神会,突然间快速插上鱼跃甩头破门,帮助大连一方就此取得领先。通过回放可以明显看出,一方的此次任意球明显具备赛前设计,这让鲁能防线诸多防守球员只能眼睁睁看着博阿滕完成精彩进球——战术大师贝尼特斯为一方带来的战术提升有目共睹。
除了这次失球,鲁能此后在一次角球防守时又把突然前插接应的卡拉斯科忽视得一干二净,所幸一方未能效仿利物浦那般实现角球战术快速进攻和进球。不过,这一幕也充分体现了鲁能在经历了周中与国安的120分钟对抗后,场上球员的关注度和积极性受到了明显影响,这导致部分球员的情绪更为急躁。
另外不能忽视的是,鲁能上半场针对一方的针对防守也存有明显不足。特别是卡拉斯科所在的左路进攻,占到了大连一方是役高达43.2%的进攻比例。然而鲁能上半场在这一端的防守并没有适度倾斜,而是过于依靠德尔加多和王彤的右路对位防守,进而导致一方在博阿滕这个爆点之外还有防不胜防的卡拉斯科不断冲击。于是,鲁能防线的顾此失彼也就成为临场的最大困境。
半场调整有喜有忧,轰了半天未能进球
回顾本周中足协杯赛事,鲁能遭遇了中场核心蒿俊闵的伤停,于是由哪名球员承担蒿俊闵的中场重任成为鲁能本场比赛首要面对的课题。自比赛便可看出,鲁能在固有阵型并没有改变的前提下,李霄鹏主教练选择金敬道是役出现在后腰位置搭档费莱尼。在加盟鲁能伊始,金敬道曾担任过后腰位置(如安蒂奇时代),但是当时的他更多的是立足于防守,甚至有段时间主教练要求他不许越过半场。于是来到本场比赛,近年来更多担任边锋的金敬道在后腰位置明显不适。
特别是对比蒿俊闵,金敬道在后腰位置的组织和疏导缺乏默契和合理性,这导致作为前锋的格德斯不得不频频大幅度回撤拿球和传递。在这种站位下,看似格德斯的表现颇为活跃,甚至与德尔加多的连线也明显积极,但是这样的跑位却把佩莱一人留在锋线孤立无援,除了费莱尼的几次前插接应创造威胁,鲁能的最后一攻几乎陷入停顿状态。
于是来到中场休息,李霄鹏同时做出两处人员调整,张弛和另一位U23小将段刘愚登场,替下了格德斯和德尔加多。此后,张弛出现在右后卫位置,王彤顶在后腰位置与段刘愚搭档,金敬道则转至右边路,而费莱尼则直接推到锋线与佩莱组成双塔。其中,从此前的用人方式来看,王彤打后腰时难以起到蒿俊闵那般攻守兼备,但是在防守中凭借速度和意识则可以发挥重要的补防作用。
本场比赛,一方的进攻重左轻右非常明显,因此鲁能在防守端根本没有必要追求平衡,特别是左后腰几乎不需要人手,因此王彤下半场在后腰位置只有一个职责,那就是在右路协助张弛遏制卡拉斯科。或许,此时不妨把王彤视为三中卫体系的右中卫(哪怕平均站位图显示为后腰),而他与张弛的搭档着实让卡拉斯科在下半场的发挥大打折扣。同时,张弛在王彤的保护下也敢于投入进攻,这让鲁能的右路进攻渐渐有了起色,几次关键机会均来自张弛精准的右路传中。
随着鲁能右路让卡拉斯科渐渐失色,两名中卫自然可以更好地盯防博阿滕。由此可见,鲁能通过人员和站位调整在防守端遏制了一方的外援“爆点”。不过,球队在进攻端的调整有待商榷。特别是考虑到鲁能半场过后便换下组织核心并同时调整两名后腰,如此选择无异于放弃了中场组织。于是我们看到,鲁能在下半场的进攻没有太多战术设计,就是在全场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机会就直接把球吊向对方禁区,然后凭借“双塔”的个人能力解决战斗。
鲁能这种高举高打在此前亚冠主战恒大时收效显著,如今甚至得到部分球队的效仿。不过,越来越多的对手当然也会作出针对性布防。本场比赛一方便通过人员密集防守而坚决抵抗,如费莱尼一次绝佳头球攻门便被对方后卫挡出。此外,李霄鹏一度换上刘彬彬以试图增加边路进攻和传中质量,这反而让他在半场过后便换下格德斯的选择更令人费解——他在赛后解释:“下半场要摆出八人的防守体系,因为已经上了两个高中锋,所以格德斯在这个体系内踢球很难适应。”
结语:除了高举高打,鲁能应有更多选择
整个下半场,鲁能在进攻端看似热闹,然而费莱尼一次犯规(冲撞门将)一次越位导致鲁能的两粒进球均判无效,最终还是未能敲开对方的城门。回顾英超时期,费莱尼冲上去充当中锋本是重要后手,只是任何教练通常都是最后时刻殊死一搏时才拿出这个“杀手锏”,而鲁能居然在整个下半场全部采取如此单调的进攻方式,如此“激进”做法可谓充满了争议!
输球不可怕,然而在球队阵地进攻,特别是地面配合不断提升的现状下,鲁能在高举高打之外是不是应该坚持尝试更多的进攻选择呢?
(本文数据图片来自创冰科技)
(那季阳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